今早(18日)一个月港元拆息升至2.01厘,创1个月新高,民生证券发表报告表示,近期的主角无疑是股市,除了亮眼的A股外,恒生指数也创下2021年底以来的新高。但是在隐秘的角落中,香港地区重要基准利率HIBOR也在悄然上涨,该行认为Hibor的上涨目前不会影响股市大局,只是在风格上警惕投机风格较重的「小票」(小型股份)。
该行指,HIBOR是中国香港重要的基准市场利率,既是香港货币金融基石的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环节,也是银行间市场水温的重要「温度计」,还是包括按揭房贷在内众多金融产品的定价基准。因此,它的影响因素其实很多,因此并不能简单建立「Hibor利率上涨→港股承压」的逻辑。
相关内容《大行》港交所(00388.HK)最新评级及目标价(表)
民生证券指,利率水平取决於流动性的供需。流动性的需求,除了本土实体经济的需求(比如房贷)外,资本市场的需求是香港的特色。比如跨境资金流入港股,如果不做外汇对冲,就属於对港元的需求,尤其是在银行间市场结余偏低的情况下,对於利率的影响会更加明显。除此之外,大规模的IPO以及集中分红都是扰动港元需求的重要因素。结合上述供需影响机制,近期HIBOR利率的上涨是港元自我调节机制和资本市场活动的自然结果,无需多虑。
该行指流动性大增、利率下降、套息交易重燃推动港元贬值。金融局在5月初4次出手、累计投放1,166亿港元资金,将银行间市场总结余推升至1,700亿港元以上,一般超过1,000亿港元就能成为宽松,直接将隔夜和周度的Hibor利率从4%以上(5月2日),压降至0%附近(5月9日及之後)。於是就人为造就了「超过300个基点」的美港利差+不会继续升值的港币(相对美元)」。
这一无风险的套利机会:借入低息港币资金,兑换成美元,再投资高息的美元资产,带来港元重回贬值。令人意外的是港元仅在一个多月内完成强弱转换。供给层面,金管局进行了上述提到的大量净投放;需求层面,非本土企业5、6月大规模IPO後资金流出+南向资金流入明显放缓甚至出现阶段性净流出,叠加套息交易对港元的天然做空,该行看到港元利率和汇率双双大幅下降。6月26日金管局因港元偏弱、触及弱方兑换保证,开始进行「卖美元、回收港币」的逆向操作:流动性首先开始逆转。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结余此後开始加速下降,对应着HIBOR也迎来向上拐点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近期港元利率的上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。一是供给端的持续收缩,截至8月15日,香港银行间市场总结余已经从6月高点的超过1,700亿港元,缩水至537亿港元(此前的均衡地点水平大致在500亿港元左右);二是需求端,7月底以来南向资金的流入有所加速,大背景是美元重新走弱、以及交易部分港股的业绩(比如腾讯等);第三则是交易层面,此前做空港元的套息交易加速反转,需要大量港元来平仓。(wl/da)
AASTOCKS新闻